文物本体
组织结构
丝织品的材料为蚕丝。蚕丝主要含有丝素(约占72%~81%)、丝胶(约占19%~28%)及少量其他物质(蜡类物质、糖类物质、色素及无机物等,约占3%)。丝素、丝胶蛋白质中的主要氨基酸为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
病害类型
1、丝织品文物保藏过程中 “易感”微生物调查 导致丝织物产生霉斑的霉菌很多, 大多分属于曲霉属、青霉属分支孢子菌属、新月菌属、胶霉属 、链孢霉属、木霉属等。生长在丝织品上的霉菌可分解一些复杂的有机物如纤维素、几丁质、蛋白质等而形成霉斑 。
2、霉斑的组成成分除包括霉菌繁殖分解利用的丝织品原料外, 还有霉菌新陈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乙二醇、柠檬酸、草酸、乳酸、醋酸等代谢产物和分泌脂类、多糖和胞外特异多肽以及色素等次生代谢产物 。霉斑的形成必须要有氧气存在, 因而, 其形成只可能在入棺期间或出土以后。
管理使用
养护管理
1、生物技术应用于文 物保护是指利用生物可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的特性, 有针对性地筛选和诱变分离获得符合条件的菌 株, 在出土丝织品中加入多种目的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利用其特殊功能, 对各菌群进行科学配伍, 形成微生物共生 态。清洗过程不仅更加环保 、安全, 清洗废液也无毒 、易降 解, 能够安全 、科学、有效地延长文物的寿命。
2、生物表面活性剂除了可显著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外, 还具有其他特有的性能, 如Pseudomonassp.产生的鼠李糖酯的乳化性能很好, 优于常用的化学合成乳化剂吐温 ( Tween) 。同时,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这是一般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难以匹敌的, 如从 Pseudomonassp.得到的糖脂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和抗枝原体性能等。有些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耐强碱 、强酸, 如 O, O-D-海藻糖-6-棒杆霉菌酸酯, 在 0.1 mol/L盐酸中浸泡 70 h, 仅有 10%的糖脂被降解。 Pseudomonasaerugino saS7B1产生的类蛋白活化剂在 pH值为 1.4 ~ 11.4范围内非常稳定。还有许多生物表面活性剂耐热性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