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索 > 用于保护研究的水降解考古纺织品的生物降解和特性
用于保护研究的水降解考古纺织品的生物降解和特性
2022-07-08

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天冬氨酸与甘氨酸的摩尔比是生丝陈年特别有用的标志物。该参数证实了丝胶素可能在高湿度条件下从蚕丝中浸出,这表明具有完整丝胶素涂层的古代纤维只能期望从干旱的埋葬环境中回收。

温度

对于通过热驱动氧化在干燥条件下老化的蚕丝,酪氨酸含量是其保存状态的有用指标,其中水分驱动的水解是主要的劣化机制。但是,这不是一个可靠的指标。

光照

酪氨酸可以成为生丝和脱胶丝保存状态的有用标志物,特别是当蚕丝被保存在主要老化因素是热和光的环境中时。

生物危害

将标本暴露于沙质壤土中的土壤掩埋,泥炭中的土壤掩埋,并在未改变的蒸馏水中长时间浸泡0.5-32周。通过显微镜检查,化学分析和物理测试方法对降解织物进行评估。报告宏观和微观形态分析的结果。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织物横截面,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织物、纱线和纤维表面。土壤掩埋比长时间浸泡更具侵略性,沙质壤土比泥炭更具侵略性。


文物本体

病害类型

未老化生丝条和脱胶丝条的抗拉强度分别为321±9 N和236±3 N。脱胶过程可能非常有害,会损害丝素蛋白。脱胶丝的拉伸强度降低可能反映了这种损伤,而不是丝胶蛋白在生丝中的显着贡献。通过残余拉伸强度测量的三种老化方式对蚕丝劣化的进一步影响如图1所示。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在每种情况下,两种类型的丝绸在性能上表现出可比的变化,尽管对于轻度老化,生丝尾巴的残余强度下降到脱胶丝的两倍左右。这可能与未老化脱胶丝中丝素蛋白的初始部分裂解状态有关。

相关文件 (1)
Biodegrad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degraded archaeological textiles created for conservation research.pdf
发布时间:2022-07-08 1.3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