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高度潮湿的环境也是黑暗中颜色变化最大的原因(ΔE在2400小时后>9),主要是由于显着b*因此,这可能与Y3的相关形成有关。
在中等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后,报告了最低的颜色变化(ΔE<2)和高臭氧浓度的短暂老化。在潮湿环境中的其他测试结束时观察到更高的ΔE,甚至大于3。这可能表明黑暗中的湿度,如果低于90%RH,可以在染料的降解中发挥作用。
在长期储存期间可能遇到的黑暗条件下湿度的有害影响可能会促进颜色变化,同时降解主要化合物沙嘛并增加黄色化合物的形成。
光照
着色测量和HPLC-PDA结果都证实了光对于用红花染成红色的纺织品具有高度危险性。事实上,在治疗结束时(1056小时,2000勒克斯)没有检测到carthamin的痕迹。然而,HPLC-PDA显示,所有在黑暗环境(冷湿润;60%RH;90%RH;干温和温和;富含臭氧)老化的样品中,卡沙明显著降低,这表明红色染料在所有考虑的条件下都是不稳定的。
文物本体
组织结构
红花被纺织品保护师和修复师称为红色染料来源,可产生一种漂亮的,尽管非常精致的粉红色,对光非常敏感。在最着名的博物馆的许多历史丝绸织物中都可以看到由于光敏引起的褪色,这对纺织品保护者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然而,褪色不仅是光照的结果,因为在黑暗的博物馆存储中存放多年的织物也表现出逐渐的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