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1、对于湿度指标,过分干燥与过分潮湿均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并且不同质地的文物对湿度也有不同的要求,而且还应当充分考虑文物保存地区的气候湿度特性。一般要求文物保存微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温湿度的大幅度波 动,会引发文物材料在短时间内频繁地热胀冷缩和湿涨干缩而造成破坏。一般要求相对湿度日波动RH5%。
2、文物受湿度的影响较温度敏感,因此,优先监控博物馆微环境中的湿度是非常必要的。
温度
对于温度指标,虽然低温有利于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缓文物的自然老化,但低温也会使某些文物由于收缩不均匀而造成破坏,并且达到低温所需耗能比较大。目前,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一般推荐为室温范围(18~23℃),温度日波动2~5℃。
光照
光是一种能量,光线所引起的化学反应会引起物质的组织、结构及成分的改变,使染料、颜料色泽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物质本体的破坏。不同的光波产生的能量也不尽相同。根据能量公式,波长越长,能量越小,反之,能量就越大。光对物质的作用特点一是产生光化学反应;二是光的辐射会造成
物质表面温度的波动。针对壁画来讲,光的照射会引起壁画颜料的光化学反应,尤其是对光敏感的各种颜料及有机胶料。另外,光的热效应还会使光照射的环境内温度升高,常见的是博物馆展柜内照明光源的周期性闭合与断开,会引起壁画表面温度的波动,这种累积效应会造成壁画颜料层的开裂起翘病害。在强度同等条件下,光对文物的损害依次为紫外光>紫光>蓝光>黄光。
生物危害
生物危害的产生是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微生物的发生需要一定的介质,另一方面需要有适宜的温湿度。因此,针对生物病害的监测首先应加强与生物病害相关性强的温湿度的监测,其次提高壁画本体的免疫能力。在上述原则指导下,展示微环境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60%以下为宜。
保存条件
藏展环境
1、加强展陈环境的环境控制,还要做好宏观系统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手段是依靠中央空调系统控制博物馆的温湿度,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央空调较容易受到展厅环境、参观人流量以及外界大气环境的影响,往往很难精确控制。在此背景下,加强展陈微环境控制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关键手段。展陈微环境的调控通常要做好展柜的密封性,同时配合加调湿剂、安装恒湿系统、安装抽湿机或者加湿器来进一步控制湿度。其中调湿剂主要有硅胶类、无机盐类、无机矿物类、有机高分子材料类和复合型调湿材料类。
展柜装饰装修材料,特别设计提高展柜密封度;柜内所有板材采用铝塑膜封闭处理,防止污染物散发恶化展柜微环境,从源头上控制文物保存环境质量。
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时间,在展示区域安装红外感应的调光系统,也就是当观众走到距展柜一定距离时,光线会自动加强,当观众离开时,光线会自动变暗,直至熄灭。同时尽可能地使用冷光灯或者光纤灯,降低光辐射影响。
3、加强日常管理,定期对壁画进行检查。在进人壁画展示厅人口处设立过渡间,安装风屏装置,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流动可能带来外来生物污染源,保持展厅区域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害虫和霉菌的滋生和繁殖。
为使壁画展示环境通风良好,可建立新风系统以加强洁净空气的流动,降低生物病害在特定微环境内的持续存在时间。
4、为减少粉尘带来的危害,可在展厅人口安装风屏和铺设防尘地毯。另外,为进一步优化展示厅内空气流通及污染的去除,可在展示厅内设置空气透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