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索 > 纸质文物老化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
纸质文物老化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
2022-07-30

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高湿环境下,纸张内的纤维素会水解老化,纸张的机械强度降低,容易产生纸张的粘连、印刷字迹模糊甚至缺失的情况,不利于纸质文物的保存。在低湿环境下,纸张中的水分易过度蒸发,不能保持正常的含水量,会导致纤维素内部结构遭到破坏,使纸张中的纤维素变脆、变硬、机械强度下降,使纸张加速老化。

温度

纤维素、木质素等在高温下,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分子结构破坏更为剧烈,表现为纸张加速发黄,强度、耐折度韧性、弹性变差。温度过低时,空气中的湿度下降,导致纸张僵化发脆,失去其原有的韧性与活力。并且脆化的纸质文物容易断裂掉渣,甚至碎掉,会导致无法修补而造成永久性的破坏。


文物本体

组织结构

纤维素是纸张组成的最主要成分,它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细胞壁。纤维素是纸张组成的最主要成分,它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细胞壁。


保存条件

藏展环境

在纸质文物适宜的温湿度下,应结合本地气候特征和文物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对温和且容易保持的温湿度环境,并同时避免温湿度的频繁变化。

藏展设施

建立预防性保护系统,实时监控纸质文物的保存环境的温湿度状态。对大量馆藏纸质文物进行分类,根据纸张制作原料、工艺、老化方式的不同,针对性制订保护方案。

相关文件 (1)
纸质文物老化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pdf
发布时间:2022-07-30 1.7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