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索 > 浅析纸质文物保护
浅析纸质文物保护
2022-07-30

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潮湿环境不仅会使纸张变潮而发生水解,而且会使耐水性差的字迹褪色,模糊不清,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使纸张霉烂、虫蛀、甚至粘连结成“书砖”;另外湿度的增大也会加速其它有害物质(如大气中酸性气体C02、N02、S02等)被潮湿纸张中的水份所吸收,形成腐蚀性更强的无机酸,而加速纸张的酸化。

温度

化学反应中,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将增加二倍,而对纸质文物,温度升高5℃,变质速率就会增二倍,即使在高温下放置短时间,也会使纸变黄、发脆。

光照

自然光对纸质文物是有损害的,主要起作用的是紫外线和红外线。假如把纸质文物

(可以用现代的报纸或书代替)放在阳光或紫外灯下直接照射,就会发现短时间内纸张就会变黄、发脆,甚至粉碎。

污染物

化学因子:主要指有害气体(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硫化氢)及大气粉尘。有害气体能使环境酸化,促使纸张内部结构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对纸张产生影响,如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蛋气味的有害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它溶于水后便成为氢硫酸。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容易氧化,在光照下被氧化成单质硫。氢硫酸不仅有漂白作用,使文字、绘画材料褪色,而且催化纤维素水解、降解,使纸张遭到破坏。


文物本体

组织结构

棉纤维(含破布纤维)>麻纤维>树皮纤维>针叶木纤维>阔叶木纤维>禾本科多年生竹纤维>一年生草类纤维

病害类型

纤维素水解、氧化:纤维素是由若干个葡萄糖脱水聚合成的直链高分子化合物,在酸性环境下会水解,如果温度适宜,水解更容易,最终导致高分子链断裂,生成氧化纤维素,使纸张的聚合度下降,降低纸张的强度。纸张内部的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中残留的酸、氧化剂、施胶明矾、金属离子等降低了纤维素的结合强度,致使其耐久性较差。


保存条件

藏展环境

库房要求:对于纸质文物来说,库房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关键的因素,最适宜温度:16℃~20℃(日变化≤土2℃);湿度:50%~60%(日变化≤±5%);光照:501ux(冷光源)。

文物管理:博物馆的库房是收藏、保护、管理、研究文物藏品的重要

场所。

藏展设施

供清洁密闭、恒温恒湿的理想环境,也可通过采取潮湿季节自然密闭和干燥时定期通风,辅以除湿机、加湿器及空调等除湿、加湿、降温、增温相结合的方法,来调控库房的温湿度,使其控制在适宜范围。


管理使用

养护管理

1、脱酸处理:尤其是近代出版的图书、报纸等损坏的主要原因是纸张酸化严重,脱酸处理是延长其寿命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脱酸方法如:碳酸氢镁水溶液脱酸法、二乙基锌脱酸法,德国研制出将脱酸、加固、固色三种技术为一体的处理方法。

2、纸张加固:常见需要加固的原因为纸张脆化、残破、蛀洞等。对脆弱的纸质文物的加固一般采用托裱法;对两面带字的文物采用丝网加固法;对于

蛀洞可采用纸浆修补法进行修补。


相关文件 (1)
浅析纸质文物保护.pdf
发布时间:2022-07-30 1.5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