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本体
病害类型
1.青铜器的病害包含残缺、变形、裂隙、层状堆积、孔洞、瘤状物、表面硬结物、通体矿化等病害。这些病害有的是由于有害锈的渗入与蔓延而造成的,有的是由铸造缺陷而引起,有的是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其中,有害锈的危害最大,它的出现会使青铜器呈现明显的病害特征,并且对器物会产生持续的影响。
2.残缺、裂隙、变形是青铜器受到物理作用或化学作用而产生的本体的缺失、变形、产生裂缝的变化。孔洞、层状堆积、腐蚀等都是由于青铜器腐蚀程度的不同而发生的不同病变现象。锈蚀瘤、表面硬结物是青铜器表面产生的瘤状突起物和硬质的覆盖层。其中,孔洞、腐蚀等对青铜器的危害巨大,由腐蚀引起的青铜器通体矿化会使器物全面酥松,呈发脆状态。而腐蚀通常因有害锈的产生而起,有害锈形同粉状,又称其为粉状锈,其化学成分为碱式氯化铜和氯化亚铜。粉状锈是形成一系列腐蚀反应的主导因素。
管理使用
养护管理
1.对于有害锈的处理:首先去除青铜器表面尘土,然后用手术刀或者超声波洁牙机等工具进行机械清除有害锈,对于有纹饰的部位要格外注意。对于器身大部分感染有害锈的应将器物置于超声波清洗机内,5%的倍半碳酸钠溶液冷热交替处理,此法去除有害锈后可用硝酸银检验法检验氯离子是否除尽,处理后在纯净水内多浸泡一天。对于仅有局部感染的器物可用3%一5%的苯骈三氮唑乙醇溶液缓蚀处理24小时。除锈结束后,用煤油或川蜡熬蜡膏,将蜡膏放于棉花上稍揉,用内包蜡膏的棉球在去锈的铜器地子上沾,平面上揩之,使去锈后的地子光亮充足。最后用B72封护。
2.矫形:使用锤击法、扭压法、锯解法、撬压法、顶撑法、加温法等对其进行整形处理 。
3.对于缺失处的补配和做旧:焊接前根据铜质的好坏在焊接点锉出新的铜质。选用铜片打制成器物缺失处的形状,或者翻模铸造缺失处形状,锡焊法焊人相应部位。对于局部很小范围的补配,用铜质修补剂即可。补配完成后,用多种矿物颜料调配成最接近器物本色的颜色,层层点拨,丙烯颜料配合补色,直至补配处颜色与器物本色相仿为止。
4.裂隙处的修补:在修补裂缝前,先除去缝隙处的有害锈,再对裂缝进行粘接,裂缝较小的,选用铜质修补剂。为弥补环氧树脂配比难、固化快等缺点,我们在缝隙填补时采用914室温快速粘结剂调矿物颜料。在裂缝比较大,无法合缝时,可以用胶粘剂调和矿物颜料对裂缝处进行填补,必要时可采用焊接的方法。
5.封护:选用2%一3%的B72,用毛刷采用涂刷和浸涂方法对器物整体进行封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