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本体
组织结构
青铜器的锈蚀物致密度较高,质地坚硬,紧贴铜质表面,一般由表及里层状分布,也会出现层层侵入叠压等特点。点状腐蚀则会打破层状结构,形成垂直于基体的腐蚀坑,或在缝隙中形成腐蚀坑。显微镜下的锈蚀物呈现矿物质的特征,具有半透明的矿石晶莹质感,有光泽,能反光。疏松锈蚀因膨胀在显微镜下呈龟裂锈块,或在凹孔处呈絮状粉末。通常情况下,白色锈蚀叠压在红色锈蚀上,蓝绿锈相伴而生,蓝锈多在绿锈之上,绿绣最常见,红锈或灰黑色锈多在下层。青铜器表面的“红斑绿锈”大多有着明显的分层和高低起伏,在显微镜下,锈蚀中的孔雀石和蓝铜矿会呈现矿石的晶体形态和晶莹光泽,而用矿物颜料伪造的锈蚀,在显微镜下可明显看出颗粒堆叠和不同颜色颗粒的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