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索 > FTIR光谱半定量铁相:一种评价考古文物腐蚀系统防护能力指数的新方法
FTIR光谱半定量铁相:一种评价考古文物腐蚀系统防护能力指数的新方法
2022-10-26

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所有文物一直保存在受控环境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0±2°C和65±2%),无需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处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挖后的腐蚀现象,每个钉子都储存在配有干燥剂硅胶珠的密封盒中,确保湿度水平低于10%的相对湿度。


文物本体

组织结构

含氧环境中恢复的考古铁制品,腐蚀系统通常主要由磁铁矿(Fe3O4)、针铁矿(α-FeOOH)、鳞片石(γ-FeOOH)和赤铁矿(β-FeOOH)组成。

在这种情况下,众所周知,磁铁矿和针铁矿是有助于保存研究结果的稳定化合物,而鳞片石和赤铁矿可以被视为降解促进剂。


保存条件

藏展设施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半量化考古文物腐蚀系统中发现的主要铁腐蚀阶段。该方法利用自制的光谱分解软件(PALME)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数据进行处理。首次在纯铁腐蚀标准混合物上进行了应用试验。优化后,将其用于实际考古样品的研究,并评价其腐蚀体系的稳定性。与XRD技术相比,FTIR分析所需的样品量更少(透过率模式为0.3-0.5 mg)。因此,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研究具有文化意义的铁基物体,因为由于文化物体的特殊性,通常可以获得的样本数量很少。


相关文件 (1)
FTIR spectroscopic semi-quantification of iron phases A new method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on ability index (PAI) of archaeological artefacts corrosion systems.pdf
发布时间:2022-10-26 1.34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