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索 > 甘肃全省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科技保护健康评估
甘肃全省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科技保护健康评估
2023-06-30

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温度、光照

因温、湿度,光照,沙尘,空气污染物等因素造成损害的文物有9380件,占受损文物的70%。

生物危害

因病菌侵入受损的文物有2037件。占受损文物的15.2%。


保存条件

藏展设施

因柜架短缺而层垒叠架造成物理损伤的有983件,占受损文物的7.7%;旧的文物橱柜多为木头柜和铁皮柜,制作于上世纪80年代,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既不防尘又不防震。文物库房功能和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空气调节和控制设备。以及最基本的防尘、除尘和防日光及紫外线设施,不能对库房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自然因素进行有效监测、控制和干预,藏品目前基本处于自然保存状态。


管理使用

养护管理

现状:重度腐蚀文物约85件,占总量的65%,这是因为在相当的藏品中,由于文物来源是考古出土,从出土到博物馆收藏至今,保存时被团成一团,藏品在收藏期间甚至几十年从未打开过,从未进行保护处理,加之材质的糟朽、老化,文物表面存在油渍、血渍、污渍等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文物的观识度。

需要:出土文物入库前,需要设施和条件进行消毒、清洗、去污处理;设有调节气候、处理光照、净化空气、消除霉菌等设施设备;用熏蒸消毒设备,对发生霉变和虫蛀的有机质文物进行杀虫灭菌处理。


相关文件 (1)
甘肃全省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科技保护健康评估.pdf
发布时间:2023-06-30 1.1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