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索 > 甘肃省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受损原因及保护对策分析
甘肃省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受损原因及保护对策分析
2023-06-30

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古代织物的保存需要一定的湿度环境 ,保存环境过于干燥 (相对湿度 60%以下 ),造成织物含水率下降 ,纤维结构因水分分布不均匀而发生断裂 。

温度

温度是造成织物糟朽的重要 因素之一。长期处于高温 、高湿埋葬环境中 ,织物就会失去本身 的柔韧性 ,发 生变 质 、发 脆且 颜色发黄。

光照

由于紫外线在可见光谱 中有能量最高的波段 ,具有使有机化学键断裂的能量,并在氧气存在下 。产生过氧化自由基 ,使丝织物纤维质地损坏。

可见光可以使纤维蛋 白发生光化学反应 ,使材质性能改变,只是其变化速率 随可见光强度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保存环境

藏展设施

由于文物库房年久失修 ,楼顶漏雨 ,造成顶楼库房墙皮脱落 、墙体裂缝。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 护实验室基础设施陈旧、简陋 ,使得大量受损文物得不到及时保护 。


管理使用

养护管理

对于已经糟朽的纺织品文物碎片,采取夹在两片特制且能够吸收紫外线的有机玻璃中保存 。在边角衬垫软布或软纸 ,以避免织物直接受压 ;玻璃边框并用胶布等材料进行封护处理 ,以便 与外界环境隔绝 ;平放时应避免来回移动。

总体需要:改善文物藏品库房与陈列存放空间和面积,减少藏品橱柜存放密集度;配置囊匣、移动密集藏品柜等设施,控制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温湿度环境及光照条件,安装中央空调系统,空气过滤净化系统,密闭式无窗库房或地下库房等;加强藏品保存环境中微生物和害虫的预防。


相关文件 (1)
甘肃省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受损原因及保护对策分析.pdf
发布时间:2023-06-30 353.36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