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索 > 影响出土丝织文物老化因素的研究进展
影响出土丝织文物老化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3-07-01

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丝织品的原料为丝素纤维,他们都是吸湿性物质,吸湿后水分进入丝素纤维,造成体积膨胀、重量增加、强度降低。

温度

温度过高不仅加速纤维的老化,而且还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这将使分解和化学变化加剧,而且还会使纤维质地文物中原有的水份蒸发,造成文物干裂、发脆、变 形、变色。温度忽高忽低的变化会使纤维反复热胀冷缩加速纤维老化,温度过高大气中的水蒸汽 和活泼氧能生成双氧水.也会加速纤维的分解,产生相互摩擦.从而使纤维的机械强度降低。实践证明.温度每升高10℃,纤维质地文物被破坏程度会成倍增加。

光照

丝蛋白大分子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使丝绸的强度明显下降、变色、发脆。紫外光辐射和加热不仅影响丝蛋白的分子结构,同时对丝织物的染料也有作用。红外光和可见光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红外光是热辐射线。丝织品被红外光照射, 使被照物表面及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内应力、 出现翘曲,龟裂等。而且光辐射纤维的破坏作用 是渐进的变化过程,光照停止,破坏作用仍在继续。

生物危害

丝织品由丝蛋白、脂质等有机物组成,而这些有机物恰是细菌和霉菌的丰富养料,因而丝织品变成了细蔺和霉菌栖生的乐园.于是.丝绸很容易生霉,或 产生孔洞.以至于破烂不堪。

污染物

空气污染中的灰尘包括:具酸碱性的化学微 粒、金属粉尘、微生物孢子、植物纤维、动物皮毛、昆虫排泄物及虫卵等,灰尘中的化学微粒,特别在水分较多时,能与丝织品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造成对丝织品的损害。灰尘积落在丝织品上,不但会改变丝织品外观色彩,形成污垢层,还会造成机械性损坏。


文物本体

组织结构

纺织品文物是由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组成.这些有机物又是霉菌和细菌的丰富养料,所以很容易发生虫蛀现象。


保存条件

藏展环境

文物保护库房温度最好控制在14- 1 8℃之间。夏季的温度最好不超过 25℃,温度变化最好不超过2 -5℃。避免酸、碱、盐、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破坏作用,防止霉菌侵蚀和虫蛀现象,尽量避免光和热的作用。对空气的污染和温度的破坏作用尽可能降低。

相关文件 (1)
影响出土丝织文物老化因素的研究进展.pdf
发布时间:2023-07-01 181.24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