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环境中的温湿度变化会给纸质文物造成损坏,这种损坏是最直接、最普遍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因吸水或脱水而发生形变,并产生应力,从而给纸质文物的保存带来影响。当温度上升时,纤维质地文物原有的水分蒸发,造成干裂、收缩、发脆变色、降低强度。如果温度过低,就会使纸张里的水分产生冰结,从而破坏纸张内部的结构链,减弱纤维强度,降低抗折、抗拉、抗扯的性能,缩短纸张的寿命。
相对湿度75%是真菌可以大量繁殖的临界湿度。当相对湿度上升到80%-90%时,已适合多数真菌生长,在相对湿度95%时,真菌生长旺盛。
光照
光对纸张的危害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是光辐射热,光向外辐射时会产生热效应,形成高温对纸张造成危害:第二是光氧化反应、在空气中,当光照射在纸上时,纤维素分子活化,发生氧化反应,能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氧化降解,聚合度下降,木质素就更容易氧化:第三是光降解,当纸张吸收并积累光能达到化学键的解离能时,就会造成某些化学键的断裂。纸张内含有大量的0- H、C-H、C-O、C-C,其吸收高峰都在紫外光波长范围内,因而紫外光对纸张的破坏最为严重。
生物危害
纸张中有很大一部分组成成分都为害虫提供了生长的食物,一旦环境气候条件适合,菌、虫害便会很快摹延。轻则蛀蚀成洞,重则使纸张裂为碎片,这是书画等纸质文物的保管、保护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发现的常见害虫有:毛衣鱼、书虱、竹蠹、药材甲、烟草甲、幛螂等。它们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的,在没有食物和没有适宜生长环境的条件下它们可以寄生休眠在纸张上.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迅速繁殖,蚕食纸张中的纤维。环境潮湿度与虫害繁殖有着直接关系。
污染物
空气污染物对各类文物资源都会产生损害。除了含有上述各成分及二氧化碳、水蒸汽以外,还混含有多种空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包含有尘埃、硫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煤烟气和恶臭气体等,它们均以飘尘或气体形式分布于大气之中,非常难以除净。目前对纸质文物危害比较严重的是硫的氧化物及硫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以上有害气体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与水作用都有酸生成。研究证明,酸是促使纸张老化的重要因素,酸对纸张纤维的破坏主要是酸性水解。
文物本体
组织结构
纸张的主要原材料是植物纤维,纤维素的含量多少会直接影响到纸张的质量和性能。纤维素长度越长、纸张纤维的耐久性就越好。
半纤维素在外借条件作用下皆可氧化、脂化、水解和降解。纸张中半纤维素的含量会直接影响纸张的寿命,但在适量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纸张的强度。
木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的无定形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氧代苯丙醇或其衍生物结构单元的芳香性高聚物,木质素比较容易被氧化,尤其在高温、光照和碱存在的情况下氧化速度加快。纸张中的其他成分(果胶质、 有机酸、脂肪等)受外界条件影响作用下会产生较高的酸化物使纤维降解,是纸张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保存条件
藏展设施
1.减少室外温湿度对库房环境的影响,通风和防尘技术必不可少。做到库房墙壁保温、防湿性能颇佳,库房门窗及橱柜密闭性能良好,这对博物馆库房尤为重要。
2.在库房、展室、修复复制等工作室内安装无紫外线的人工光源和安置滤紫外线的玻璃,保证文物不被有害光源侵害。
3.尽可能安装恒温恒湿设备,一般温度控制在14-18℃之间,相对湿度在50%-65%之间。库房展厅也保持自然通风,空气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