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索 > 纸质文物保护中的生物危害与防治
纸质文物保护中的生物危害与防治
2023-07-01

环境因素

光照

光照对纸质文物也有很大影响。紫外光能引起纸质文物老化,长期的曝光时间也会引起文物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对文物产生危害。

生物危害

纸质文物上的有害昆虫种类有衣鱼、书虱、蟑螂等。害虫对纸质文物上的危害很大,至少包括三方面:首先,经它们咬食后,孔洞丛生,严重影响纸质文物的外观。其次,改变了纸质文物材料的结构,使其机械性能和理化性能明显下降,严重缩短纸质文物的保存使用寿命。再次,害虫咬食后的排泄物不但严重影响纸质文物外观,而且成为微生物侵蚀的新源泉。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对文物有害的微生物所具备的特征是能在文物保存地点的一般环境条件下生存,以文物材料为培养基且能分泌出液化文物材料的酶。据文献报道,仅从纸张上分离出的霉菌就达105属266种之多。其中以青霉属、木霉属、毛壳霉属对纸张的破坏最大。霉菌以纸张为培养基取得营养物质的过程,即是纸质文物受损变质的过程。


保存条件

藏展环境

研究表明,大多数霉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5℃~37℃,最适滋生繁殖的相对湿度范围是80%~90%;有害昆虫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2℃~32℃,适宜湿度范围的相对湿度为70%~90%。因此,可通过空调和加湿除湿机等机械设备或自然通风等措施控制纸质文物存放环境中的温湿度,使温度保持在16℃~20℃,波动在±2℃,相对湿度保持在50%~55%,波动在±5%,从而抑制霉菌和害虫的生长。


管理使用

养护管理

在国内外,档案馆和图书馆等藏书部门大多米用过低温冷方式来杀虫火菌,取得良好成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将-15℃作为低温冷冻处理纸质文物的临界温度,所设温度与冷冻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是-15℃冷冻5~7天,-20℃冷冻3~4天-25℃冷冻2~3天,-32℃冷冻1~2天。

化学处理中熏蒸方式使用较多,熏蒸是比较缓和的处理方式,常用熏蒸剂是硫酰氟、环氧乙烷和溴甲烷等在文物行业中后两种的处理工艺比较成熟。



相关文件 (1)
纸质文物保护中的生物危害与防治_张艳红.pdf
发布时间:2023-07-01 485.76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