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夏季库房内温度为 30℃,相对湿度 70%,温湿度太高,不利于铁质文物的保存。虽然文物现在已经存入新首博库房内,保存环境得到改善,但一直未进行保护修复处理。
文物本体
病害类型
该批铁器主要腐蚀产物为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纤铁矿)及磁铁矿。Ca、K、Al、Si 元素偏多,表层除铁的锈蚀物外,还有较多尘土等杂质沁入。含少量 Cl 元素,有氯化物污染。大部分铁器呈全面腐蚀状态,个别兵器类器物大面积严重腐蚀,基本完全矿化,几乎不存在铁芯,容器类铁器保存状态相对最好,生活用具次之,兵器类最差。
保存条件
藏展环境
对其中的文物精品需储存于高质量的收藏柜和绝氧、干燥、封闭的环境。保护后的铁器应存放于
温度 15—20℃、相对湿度为 0—40%,且环境日温差小于 2—5℃、环境相对湿度日波动小于 5%的稳定的洁净环境中。
管理使用
养护管理
(1)无通体矿化铁器:这批铁器大部分铁质较好,需进行脱盐缓蚀处理。本次保护修复采用化学清洗方法,试剂为首都博物馆研制的一种复合高效清洗剂。在脱盐清洗过程中,考虑到文物的保护,使文物经脱盐清洗后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封护剂采用首都博物馆研制的复合封护剂对铁质文物进行处理。该复合封护剂基体材质为氟碳乳液,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耐候性。在封护效果不理想或封护剂老化后,将其浸泡在以上介绍的脱盐清洗液中,封护膜能完全溶解,从而实现了封护剂的可逆性。该封护剂经过专家论证后同意在文物上应用,已经处理过北京郊区、县几百件铁质文物,取得了较好效果。
(2)通体矿化铁器:根据这批铁器病害调查,部分铁器存在通体矿化病害,清洗脱盐配方及复合封护剂的性能不适用于通体矿化铁器,需进行清洗、加固修复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