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在低温低湿并且没有紫外线照射等相对适宜的条件下,青铜器锈蚀层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如果环境有所改变,尤其是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极易产生青铜粉状锈。
文物本体
组织结构
1.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铅、铜和锡,同时也含有少量硅、铁、锌、镍、锰和磷等,它是一种合金。在我国青铜器时代,所制造出来的青铜器其主要成分为锡和铅。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考虑,青铜器的这种高能位金属态组成成分,最终必将转化成为低能位的化合物态矿石,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青铜器的腐蚀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2.一些青铜器的本身集体组成也会引起腐蚀,大部分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使每一微区内的电位各不相同,最终形成多组微电池,如果环境中富含氯离子或变为潮湿时,就会引发严重的腐蚀。
病害类型
青铜器腐蚀类型:
1.全面腐蚀:主要是指腐蚀在青铜器金属表面皆有发生,而且其腐蚀的分布一般不存在规律性,腐蚀的类型通常都是微电池腐蚀。
2.小孔腐蚀:指在青铜器表面上有腐蚀发生在其某一点上,并集中向器物深处延伸。青铜器一旦感染上青铜病,一般都会有腐蚀产物瘤出现,器物上面堆积有硬质的腐蚀产物堆,蚀孔表面会出现暗红色的氧化亚铜,蚀孔的底部则会出现白色的氧化亚铜。当环境中的氯离子与铜接触产生反应,就会有盐酸和白色的氯化亚铜生成,氯化亚铜又与盐酸反应从而生成碱式氯化铜。因此,粉状锈蚀出现在器物的表面,更加便于氧气和水的伸进,从而导致锈蚀往深处扩展,毁坏器物。
管理使用
养护管理
除锈保护法:在对青铜器的锈层去除以前,应首先准确检测青铜器上锈蚀物的成分,判断其是否为有害锈,然后根据青铜器腐蚀状态和器物本身组成成分来选择处理方案。包括物理除锈法和化学除锈法。
1、物理除锈法:是对青铜器表面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而无法去除青铜器深部的有害锈,且物理除锈法的工艺比较难以把握,很容易对器物本身造成损伤。主要包括机械法、超声波去锈法、激光除锈法。
2、化学除锈法:其主要是除锈液的配置,通过调剂化学试剂而成。利用除锈液与青铜器上的有害锈进行接触,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去除青铜器有害锈的祸根,也就是氯化亚铜完全转化为如碱式碳酸铜或氧化铜等不含氯离子的稳定产物。这种方法费时较长,反应较为平和,另外化学药品处理后文物很容易遭到损害,从而使青铜文物的外观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