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索 > 青铜器文物腐蚀受损原因的研究
青铜器文物腐蚀受损原因的研究
2022-05-31

环境因素

污染物

1.阴、阳极过程分别在膜(通常是导电的 Cu2O 膜)的外层和内层进行。膜的下表面起阳极作用,上表面起阴极作用。蚀孔内产生的 Cu2Cl2 在膜下表面氧化生成 Cu2+。膜上表面的阴极过程主要是由亚铜离子与水中溶解的氧反应形成 Cu2+。而反应中的亚铜离子一部分是由蚀孔 内通过膜上的孔洞扩散出来;另一部分则是由膜上表面阴极还原产生的。蚀孔上方的腐蚀产物堆含有碱式碳酸盐及碳酸钙。

2.由于介质中的各种离子在器物表面上吸附,吸附离子中如HCO3-能促进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但Cl-在铜表面吸附将破坏膜的形成,造成膜的缺陷。而青铜铸件本身的缺陷如小孔、缝隙等也更容易被 Cl-渗入,引发孔蚀,于是孔内的铜溶解而生成 Cu+和 Cu2+,由于在孔内溶液中有正电荷剩余,一方面铜离子(主要是 Cu2+)向孔外的主体溶液迁移和扩 散,另一方面孔外面的 Cl-要向孔内迁移,以维持电中性,从而使孔内的 Cl-浓度升高.同时 CuCl 在中性介质中迅速水解成 CuO 和 HCl。结果于蚀孔内产生的H+和Cl-又进一步促进了铜的溶解,从而形成了铜腐蚀的自催化作用。


文物本体

病害类型

青铜病现象与铜的孔蚀示意图完全吻合,小孔腐蚀在铜和铜合金中是一种常见的腐蚀形式。带有青铜病的铜器外表部位通常都会长出一个腐蚀产物瘤,上有垢积的硬质腐蚀产物堆,蚀孔之间的表面上常覆盖一层暗红色的氧化亚铜,蚀孔底部则是白色的氯化亚铜。

相关文件 (1)
青铜器文物腐蚀受损原因的研究_祝鸿范.pdf
发布时间:2022-05-31 291.4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