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
污染物
灰尘:大量灰尘使袈裟易受潮,特别在夏季高温、多湿的收藏条件下,灰尘中的有害微生物更容易作为触媒,使袈裟受到霉菌的侵蚀,时间延长会导致霉菌渗透到丝纤维中。
文物本体
组织结构
袈裟:形状近似于矩形,黄色重组织缎纹,宽1290mm,长2730mm。宽的部分两个镶边均约为130mm宽,长的部分两个镶边均约为130mm宽,内部由25条丝绸缎拼合而成,缝线为蓝灰色丝线,每条丝绸缎由4块半矩形丝绸拼合而成,每个矩形丝缎拼缝的矩形长条100mm×240mm,矩形短条100mm×120mm;正面上部有一个120mm×110mm的绣片。
病害类型
袈裟在使用过程中机械作用导致严重损害了衣制结构;污渍会导致污渍处面料变硬,损伤丝纤维;破洞主要是腐蚀造成的织物局部霉烂,因而破洞周围的丝线受损严重,强度较差,不能再受外力。
管理使用
养护管理
表面清洁:先加固再减弱吸尘器的吸力进行吸尘。意大利的修复理念认为,纺织品上的很多污渍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具有历史价值,不可去除,因此采用折中方案,即对其进行水加表面活性
剂的大致清洗。
干燥后修复,液态Sandopan DTCL作为去浆剂。
在袈裟破洞处背面衬一块染色丝绸补片,然后用铺针法将缝片整体与袈裟缝合起来。
对于保护修复过的袈裟,用PVC管将其卷起来,管子与袈裟的结合处用无酸纸隔离放人箱子或盒子保存。